什么是吡咯喹啉醌(PQQ)?
PQQ(吡咯喹并啉醌)是一種新型水溶性維生素,世界醫學界稱之為第十四種維生素,PQQ是吡咯喹啉醌Pyrroloquinoline quinone (PQQ)的縮寫。它還有許多其他受歡迎的名稱,例如,BioPQQ,PQQ二鈉鹽,甲氧沙丁二鈉鹽等。在補充劑市場上,PQQ經常以二鈉鹽的形式存在且有獨特的CAS號為122628-50-6。我們的PQQ為二鈉鹽形式,最受歡迎的PQQ品牌BioPQQ也為二鈉鹽形式。 PQQ鈉鹽可以片劑,膠囊劑,顆粒劑,粉劑等形式提供。如果未指定,則有關PQQ的所有信息均稱為PQQ二鈉鹽。外觀為鐵紅色晶體粉末。
PQQ 作為一種新型水溶性維生素,是一種氧化還原酶輔基,它非常稀少,存在于一些微生物、植物和動物組織中,不僅參與催化生物體內氧化還原反應,而且還具有一些特殊的生物活性和生理功能(如縮短惡臭醋酸桿菌【Acetobacter rancens】和啤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遲緩期,刺激煙 草種子提早發芽,預防和治療某些疾病等生物學功能)。微量的 PQQ 就能提高生物體組織的代謝和生長機能,極其珍貴。
PQQ 具有保護并促進生成新的線粒體,增加細胞能量供應活化細胞、美白肌膚、修復各種肌膚問題給 肌膚減齡. 保肝護心抗衰老等作用。
吡咯喹啉醌(PQQ)的來源
PQQ天然存在于大多數植物性食品,水果,蔬菜中(微量),并且在發酵的大豆產品(例如納豆,綠大豆,菠菜,油菜花,芥末,豆腐,綠茶)中檢出的含量相對較高。然而,母乳中PQQ的含量最高,為140-180ng / mL(PQQ和IPQ總量),遠高于牛奶和綿羊奶(PQQ的牛乳含量僅為3.4 nmol / L)。盡管母乳,牛乳和羊乳中的氨基酸,礦物質,維生素含量幾乎相同,但牛和羊的蛋白質含量甚至都高于人乳(牛乳為3.4%,羊乳為3.54%,母乳僅占1.1%),大多數專家和母親認為,母乳是比任何其他植物和動物乳來源更好的乳汁來源。中國和其他許多國家都準備宣布PQQ作為新的膳食補充劑原料,并且在未來幾年中,市場肯定會翻一番,越來越多的營養補品制造商將在食品和補品配方中使用PQQ。
吡咯喹啉醌(PQQ)的功效?
一)全面提高人體免疫功能
作為人類發育的必要因子,能刺激人體細胞的生長,尤其是激活人體 B 細胞、T 細胞,使之產生 抗體,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PQQ 是迄今為止人類 發現的最強效的生物活性物質。NK 細胞的秘密 !
(二)防治肝損傷
能顯著降低血清膽紅素,谷丙轉氨酶水平,保持肝功能正常,調理肝損傷,對肝臟疾病有極好療效。
(三)減少自由基對人體的傷害
PQQ 是一種氧化還原酶輔基,參與生物體內氧化還原反應,能有效地清除體內的自由基,減少自由 基對人體的傷害,保護機體組織,減少機體損害所引發各種疾病,如癌癥以及各類炎癥。自由基 是萬病之源!
(四)調理各種神經系統疾病
PQQ 是一種新型水溶性維生素 ,在人體內能促進神經因子合成,調理各種神經系統疾病。
(五)促進氨基酸的吸收
PQQ 是醌蛋白酶的輔基,參與呼吸鏈電子傳遞,在人體內通過葡萄糖的作用,能促進氨基酸的吸收。 氨基酸是組成細胞液和合成蛋白肽的主要原料,是一切生物活性物質的重要成分。
(六)能促進合成生長因子
生長因子是人類生長的激素,刺激生物生長,能刺激人體細胞生長,增加細胞密度。微量的 PQQ 就 能提高生物體組織的代謝能力和生長機能、 延緩衰老。
(七)防治老年癡呆癥
PQQ 特殊的生物活性和生理功能還表現在具有修復神經纖維、活化神經元,激活休眠的神經細胞, 能有效防治老年癡呆癥和改善記憶力、能有效提升智力。
(八)促進合成谷胱甘肽
谷胱甘肽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結合而成的三肽,具有重要的抗氧化作用、整合解毒作用, 能把機體內有害的毒物轉化為無害的物質,排泄出體外,谷胱甘肽是生物活性強化劑。PQQ 能促進機體谷 胱甘肽合成,防止白內障發生和肝臟膽紅素積累。
(九)極強的抗癌功能
1、激活 NK 細胞為 ANK 細胞,使其具有殺腫瘤作用;
2、能使 NK 細胞等免疫細胞聚集,發揮兵團作戰能力,更有效地殺滅腫瘤細胞; 3、封閉腫瘤細胞載鐵蛋白受體,阻斷其功能,抑制腫瘤生長、轉移; 4、破壞腫瘤細胞脂質雙層,使腫瘤細胞溶解死亡;
5、阻止腫瘤細胞 DNA 復制,促其凋亡;
6、清除自由基,預防腫瘤等。
吡咯喹啉醌(PQQ)的用量
目前建議的每日PQQ量為10至20毫克,是基于動物的等效劑量,該劑量持續改善了各種線粒體功能。也有一些臨床和觀察性研究證明該劑量是合理的,尤其是20 mg劑量可增強記憶力。
哪里可以買到高質量的吡咯喹啉醌(PQQ)?
PQQ是上海星航生物科技的主打產品,質量好價格低廉,沒有最小起訂量要求,COA、MSDS、規格單等隨時發送,歡迎來詢。
PQQ發現的百科小知識
2003 年,日本科學家宣稱發現一種水溶性 B 族維生素 PQQ,缺乏這種物質的實驗鼠會出現繁殖能力低下等現象。他們推測,它對人類也有相同的影響。這是1948 年以來人們首次發現新的維生素。如果得 到世界衛生組織的認定,這將成為第 14 種維生素,這也是日本科學家繼 1910 年發現維生素 B1 后再次發現新的維生素。
事實上,早在 20世紀50年代,挪威和英國的幾位生物學家在研究細菌體內的代謝酶時,就意外地發現了一種新的化合物,它作為某些酶的輔酶發揮作用。在生物體內,各種化學反應都需要酶的催化作 用才能順利完成。然而很多酶在發揮功能的同時還需要其他一些輔助分子,這些起到輔助作用的物質稱為 輔酶。遺憾的是這一重要的發現并未引起足夠的重視。直到 1979 年,美國科學家采用 X 線晶體衍射技術, 才首次確定這種神秘的輔酶是一種三羧酸醌類化合物,并將其命名為 吡咯喹啉醌(pyrroloquinoline quinone,簡稱 PQQ)。
20 世紀 80 年代末,荷蘭學者利用核磁共振技術分析后證實,細菌可以利用谷氨酸和酪氨酸合成 PQQ。如今,細菌合成 PQQ 所必需的基因已經得到確認,隨菌種不同共有 4~7 個。雖然只是某些細菌的產 物,但有趣的是,在各種植物、動物以及人體內都發現含有極微量的 PQQ。
日本科學家測定了 26 種常見食物中的 PQQ 含量,發現 1 克食物中 PQQ 的含量在 3.65~61 納克不 等。例如,蔬菜中歐芹、青椒,水果中的奇異果、木瓜,飲品中的 綠茶、烏龍茶,以及人們常吃的豆腐中 含量都約為 30 納克/克。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傳統食物納豆當中 PQQ 含量最高,達到了 61 納克/克。這可 能是因為納豆是大豆經過細菌長期發酵后制成的食物,其中的細菌不斷分泌 PQQ 產生了濃縮效應。
美國研究人員檢測發現,人乳中PQQ 含量竟然高達 140~180 納克/毫升。人類經過數百萬年的長 期進化,發展出了一套適應環境的高效運作機制,任何生理過程都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母親的乳汁中含 有如此高濃度的 PQQ,這說明該物質對新生嬰幼兒的生長發育可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既然 PQQ 只能由某些細菌合成,那么植物、動物和人體中的 PQQ 又是從何而來呢?目前,科學界 普遍認為,動物和人類腸道中雖然也有種類數量不等的細菌,但這些細菌都不能合成 PQQ 或合成量極少, 根本無法滿足身體需要。因此,動物和人類只能通過飲食途徑獲取 PQQ。但是,植物體內的 PQQ 是從環境 中吸收還是自己合成,或者兩者兼而有之,這一問題至今還沒有明確答案。經典的植物化學理論認為,植 物能夠利用根系吸收的水和無機鹽為原料合成自身需要的一切有機化合物。由此推測,植物本身也可能像 細菌一樣自行合成PQQ 這種小分子有機化合物。這一切都有待于未來科學家們的深入研究揭曉答案.